首页 | 基本信息 | 招生考试 | 财务资产 | 人事师资 | 教学质量 | 学生管理 | 学风建设 | 学位学科 | 交流合作 | 其他信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风建设>>学术规范制度>>正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
2014-10-30 21:23 刘贵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现就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学风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风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治学观念和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形象。创建优良的学风既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积极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我校学生学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少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挂科现象严重;学生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失范现象偶有发生;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效率不高,有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网络等。因此,必须继续巩固已有成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建设,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明确目标,努力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

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化学习环境,构筑育人合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一)浓厚学习氛围。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并贯彻落实到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意义。

1.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育人平台”功能,形成资源有效配置、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学生工作新格局。

2.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月”、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全校范围内真正形成比学习、比进步、比创造、比贡献的良好学习风气。

(二)开展考试诚信教育。通过考试诚信教育、考前动员会、考中党员和学生干部挂牌、考场辅导员巡视等方法,做好考前防范和引导、考中监督和管理、考后关爱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升对考试诚信问题的认知水平,各学院应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考试作弊可耻”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复习、考试检验真才实学的良好局面。教务部门应督促教师加强考场纪律监管,并在教学区和学生公寓区设立校纪校规宣传栏,及时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增强违纪处理的警示教育作用。将考试诚信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实做事,提高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

(三)注重学生行为管理。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开展学习纪律教育与督查,落实作息制度和早操、晚自习制度。加强学生的课堂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院校自身特点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网络成瘾现象的监控与管理,帮助学生行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营造寝室文化环境。加强公寓管理,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宿区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加强宿舍“家庭”观念和纪律观念教育,营造团结进取、互助和谐的人际环境;规范宿区上网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寝室文明新风尚,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模范”、“学习模范班”评比活动,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并组织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或集体代表做事迹报告,宣传学习经验和方法,推广优秀个人和集体的科学学习方法;每年选择在“挑战杯”、“天堰杯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代表,向其他学生报告其参与创新活动、参加竞赛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引导,促进人人爱学习、人人求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六)提升实践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实践育人水平,切实做到实践育人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志愿活动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大力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努力探索和创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基层、接触社会、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奉献基层、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七)强化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倡导建立“党员学风责任区”,发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完善自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注重查找周围同学中存在的学风问题,并确定在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同学,积极开展党员“一助一”活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做好沟通工作,保证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团支部和各种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吸引凝聚学生、开展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八)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重点解决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习、成长与生活困难。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开展学业预警与援助工作,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预警和援助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大学生活动室数量。要切实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全面提升学风建设服务。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凝练和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注重挖掘祖国传统医药文化和龙江中医药历史积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多种渠道加强优良学风的宣传,倡导实践与创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学风建设水平

(一)完善学生工作考评体系,突出学风建设主导地位。

1.在辅导员、班主任年终工作考核中,突出对学风建设措施和成绩的考核,进一步把学风建设工作数量化、指标化、有形化,加大学生课堂出勤率、重修补考率、评优资格率、考研率、违纪率等量化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比重,并将此结果作为评选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的首要条件,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学风建设的成果。

2.在评选先进班集体过程中,突出班集体学风建设量化指标的决定性作用,使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得到有力加强和巩固。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及各项奖、贷、补、助的推荐评审及评优工作,要突出其学习成绩,但也要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向“以学习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二)深入开展评教评学,促进教学质量。

1.认真做好每学期全校范围内的学生评教活动。及时反馈在评教过程中学生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任课教师应虚心接受,认真查找不足,尽快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加强教、学、管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建立三项联系制度。

(1)职能处室联系制度。教务处、学生工作处、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应经常加强协调与沟通,相互探讨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和措施,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早落实。

(2)各学院与职能处室的联系制度。职能处室应加大指导和监控力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各院搞好调查研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这是加强教与学的主导环节,是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及时发现、解决、处理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必须对教学中学生的有关情况、数据及时反馈,提供给辅导员和班主任,以便使其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是实现教与学最有效结合的基本点,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环节,使课堂教学首先保持良好的秩序,让学生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深入开展辅导员听课工作,积极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上课出勤、课堂纪律等动态情况及时汇总和通报。对迟到、早退,课堂不注意听讲者,及时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严格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三)完善学生各项奖励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各项奖励制度,加大对“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切实发挥正面激励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学习模范”的评选和表彰,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可见、可信、可学的学习楷模,让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学生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完善校院两级领导体制。学校成立学生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成员为学生工作处、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生工作处。各学院成立相应的学风建设工作组,整合学院资源,具体落实学风建设各项任务。学院行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培养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

(二)明确职责和分工。学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风建设统筹规划、任务部署、督导检查及成效评估。各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组,负责落实学校学风建设工作有关精神和要求,定期研究本单位学风建设工作形势,制订本单位学风建设工作计划安排,注重实效,讲求特色,开展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学风建设活动,把加强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一四年七月十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邮编:150040

技术支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